【报告名称】垄断未除,为高油价喊冤谁信?
【关 键 词】
【交付方式】
【报告价格】
【订购热线】
【绿色通道】
报告简介
中国石油巨头们最近风波不断。先被质疑把控油品质量标准;后又遭遇虚高油价的指责,中石化遂在官微上发声,两度为高油价“喊冤”。在这场激烈的交锋中,问题最终被指向了“垄断”,打破石油垄断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这的确已是大势所趋。目前,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正在酝酿,上半年有望出台。
但是,舆论场上仍旧不乏反对之声。例如,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最近发表文章认为,打破能源垄断很可能带来更严重的雾霾。除此之外,石油是国家经济命脉,必须予以垄断,这样的观念也仍旧大有市场。
破除石油垄断之后,真的会导致更严重的雾霾吗?油价“坚挺”,石油巨头们很冤屈?开放石油市场,一定会造成巨大风险吗?石油行业去垄断化的紧迫性何在?专家们对于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有何期待?
国有+垄断造就油企的不负责任
长江商报:提升油品质量,控制尾气污染,是治霾的有效途径。而最近,坐拥垄断地位的“两桶油”被指绑架国家标准、惰于升级油品,不少人呼吁打破石油产业垄断现状。不过,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认为,打破能源垄断很可能带来更严重雾霾,国企更有可能在消除雾霾上有所作为。你怎么看?
宋清辉: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的分析不够严谨,道理很简单:一是“两桶油”在我国的地位比一般的央企要高,地位高到相关部门无法管理和管不了的地步,甚至把持了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准入,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局面是不可能的,没有竞争环保标准难以撼动这些央企巨无霸,何谈治理雾霾?二是在石油领域,我国的油品质量标准本身偏低,“两桶油”不愿意在油品质量升级上增加更多投资。如我国自产原油基本为高硫高酸的重油,由于重油价格更加便宜,因而这种品质很差的油也成为“两桶油”进口的主要油种。三是“两桶油”旗下炼厂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难以承受增加新设备而导致成本提升,“两桶油”可能要为此额外付出数百亿元成本。
黄人天:国企如真有可能在消除雾霾上有所作为早就行动了。陈学明说国企按其性质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它更有条件和责任“跳出”资本逻辑;国企现在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不等于它就没有这一“先天优越性”。这是按计划经济思维必然得出的理论结果,并且如同计划经济一样被实践证明行不通。
由于产权不明晰,责权利不匹配,如果没有垄断政策,国有企业很难与民营企业竞争。通过垄断避免竞争提高价格和通过惰于升级油品降低成本以提高利润率,国企可以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同时政府也能够获得更多容易征收的税收,腐败分子也能够获得利益,因此改革经常受阻,国企也不可能在消除雾霾上积极作为,除非强有力的改革家进行顶层设计。
如果打破能源垄断,民营企业必然会加大供给,导致价格下降,相关官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分享的高利润就会消失。打破能源垄断很可能带来更严重雾霾,指的是民营企业会偷奸耍滑,其实国企通过垄断避免竞争提高价格和通过惰于升级油品降低成本以提高利润率证明为了追求利润,两者并没有本质区别。
问题关键在于加强监管,但因为是一家人政企难分,所以政府难以对国企下手监管。而因为民营企业与政府不是一家人,所以只要政府加强监管,它们就服管不会撒泼耍赖。如果打破能源垄断,同时政府提高油品标准和加强监管,为了牟利的民营企业主就会想方设法以比国企更低的价格达到标准,就会倒逼国企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这样国企反而会比垄断时期更加健康。
7年不变“中国油价高”不是冤枉词
长江商报:有网友发帖指出,国内成品油价7年不变,引发舆论。面对指责,中石化在官微上两度喊冤反驳道:“今天,国际原油每桶43美元,欧盟每升约9.1元,中国每升6.3元。七年前,因中国经济形势及各方压力,压缩国内成品油调价幅度,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欧盟每升约14.8元,而中国每升仅为6.3元。谁是‘冤大头’,你懂的。”在你看来,中石化冤不冤?中国的油价到底高不高?
黄人天:七年前的2008年,中国正在控制通货膨胀,国家压缩了国内成品油调价幅度,但同时中国石化也于当年获得了503.42亿元的政府补助,中石化并非冤大头。
宋清辉:不同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不同,2008年时的6.3元跟现在的6.3元购买力不同。综合来看,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看待,一方面是油品质量不同导致成本不同。目前中国仅有北上广深等少数地区的油品质量接近或达到欧Ⅴ标准,而国内大多数地区汽油执行国Ⅳ标准,柴油执行国Ⅲ标准,中国油品成本低于欧美国家,因此油价相对较贵。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欧美日等地区油价比中国虽然很贵,这些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却比中国高很多,因此油价占收入比重较低。
黄人天:彭博社2012年曾发布过一份全球油价报告,显示全球人日均收入在4美元以上的55个国家及地区油价和油价负担排名中,中国油价全球排名第42位,油价负担排名第4。中国香港全球油价排名第7,油价负担排第31位。
欧盟每升油约9.1元,但欧盟各国拥有“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油价附加税全部用来补贴社会福利。相反,没有高福利制度的美国,油价就比中国低。所以中石化不能跟欧盟比油价贵。总之客观上,中国油价确实贵。
长江商报:高油价背后,垄断油企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黄人天:据中国新闻网测算,如果以3月25日每桶原油45.72美元的WTI原油期货价格计算。汽油的生产成本价格约为3.58元/升,远低于国内油价6.3元。目前成品油所含增值税0.843元、消费税1.52元、城建税0.165元、教育费附加0.071元、地方教育费附加0.047元、企业所得税按7%计算为0.047元、进口关税0.248元,合计2.941元,占6.3元油价的46.68%。
从垄断油企的财务报表来看,2014年全年,中石化的净利润为465亿元人民币,在政府税收较高的情况下仍有如此巨额利润,说明其真实成本还有较大空间。正因为有高得难以公之于众的税后利润率,垄断油企对垄断特权始终不肯松手。由于缺乏民营企业的竞争,生产成本也不透明,处于垄断油企的控制之下的成品油价格,必然出于自利本能维持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