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票据市场发展面临多重机遇:经济结构优化有利于扩大票据规模增长空间,稳定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增强票据市场资金交易活力,混业经营有利于推动票据业务跨市场发展,资本约束强化有利于发挥票据融资的资本节约优势,互联网新业态有利于促进票据业务模式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再平衡,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同时,金融市场呈现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脱媒加速、混业经营趋势愈加明显,以及监管环境和资本约束不断趋严的新特征。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其未来发展与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新常态特征密切相关,面临着多重机遇和挑战。
新常态下票据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市场将在加速变革过程中不断发展,并且呈现出以下几个新常态的特征:
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2012年6月,央行首次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可以较基准利率上浮,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同时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将其下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0.8倍(1个月后又调整至0.7倍);2013年7月,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实现市场化;2014年11月,央行在非对称降息的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从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到1.2倍;2015年3月,央行进一步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3倍;同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存款保险条例》,将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将为存款利率市场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化利率定价的负债比重不断扩大,2013年央行推出了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试点,之后发行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金融脱媒化趋势日益明显。新常态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加快,金融脱媒的长期趋势已经基本确立并正在逐渐加速。一方面,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正在不断建立和完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也在加速推进,未来大型企业集团和优质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手段将日益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更加顺畅,过度依赖商业银行融资的局面将逐渐改变。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扩张进一步加速了金融脱媒化的进程,第三方支付、P2P、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成为金融脱媒的重要助推因素,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P2P等互联网渠道便利地获取融资,也可以通过购买互联网基金或理财产品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
混业经营是金融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业管制逐步放松的背景下,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越来越多的金融集团通过控股或设立子公司把业务领域渗透到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种金融服务,各类金融企业的业务边界逐渐模糊,而伴随着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民间资本和非金融企业也在加速向金融行业渗透融合。在混业经营、相互渗透的趋势下,各类金融业务的参与主体不断丰富,同时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银行业监管环境和资本约束不断趋严。新常态下,伴随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将逐步显性化,监管层将持续关注并重点防范以高杠杆、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银行业也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外部监管环境。2013年以来,监管层先后对商业银行非标业务、同业业务进行规范,整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与此同时,随着新资本协议的逐步实施,商业银行面临的资本约束也在不断强化,这将推动银行加速从原先依靠高资本消耗的规模扩张型业务增长模式向资本节约的内涵发展转型,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提高资本回报水平。
新常态下票据市场仍面临多重发展机遇
第一,经济结构优化有利于扩大票据规模增长空间。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从投资和出口逐渐转向国内消费领域,巨大的潜在消费增长空间,以及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方式,将激活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对票据市场发展而言,首先,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有利于促进批发和零售业的繁荣发展,根据近年来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布的信息,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因此,批发和零售业的繁荣有利于扩大票据业务的增长空间。其次,消费和商业模式的多样化、市场竞争形态的差异化将为新兴行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从目前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企业结构看,根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由中小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约占2/3,而随着产业机构调整和政府简政放权,中小企业规模将加速扩张,其签发的票据占比还将继续提高,从而为票据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面对经济结构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应积极挖掘新兴行业、小微企业的票据融资需求,同时大力创新票据综合性服务和投资性产品,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更好地发挥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第二,稳定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增强票据市场资金交易活力。近年来,票据市场呈现出较明显的资金化运作趋势,商业银行不断加大票据资产的周转运作力度,通过买卖赚取利差的运作模式逐步取代简单的持有到期策略成为票据业务的主流,这种运作方式不仅可以节省表内信贷规模的占用,而且可以提高票据资产的周转速度和收益水平。同时,票据市场利率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资金面的大幅波动会增加票据资金交易的市场风险,给部分票据经营机构造成损失。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强调稳健和松紧适度,这一方面有助于稳定市场对资金面的政策预期,为票据资金化运作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激发票据市场的资金交易活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表内信贷规模的大起大落,减少短期内票据对信贷规模的调节作用,有利于票据资金交易的灵活运作。
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有利的货币政策环境,规划并实施票据业务运作方式的转型,推动票据业务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