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海博大数据研究中心!

0

当前位置:
民俗旅游
时间:2015-12-14       来源:海博咨询    点击:1001次
核心提示: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它是属于文化旅游的一种。而所谓文化旅游,是指人们通过旅游或在旅游活动中了解和获取知识的活动。

      一、定义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它是属于文化旅游的一种。而所谓文化旅游,是指人们通过旅游或在旅游活动中了解和获取知识的活动。

  

      对民俗旅游概念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我国学者刘其印认为,民俗旅游是借助民俗而开展的旅游项目,如寻根祭祖、朝山进香、民间艺术表演、民俗展览、节庆活动、风味食品、旧式交通工具、住民房等,即到民间去旅游,到民俗氛围里去切身体会。陆景川认为,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它欣赏的对象为人文景观,而非自然景观。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建筑风格、民间歌舞都是民俗旅游的珍贵资源与欣赏对象。巴兆祥认为,民俗旅游是指游客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它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话方式。具体地说,民俗旅游就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信仰及禁忌等的行为规范,可激发人们前往旅游的动机,从而产生旅游活动。

     

      二、特点

     

      1、自然性。指的是民俗风情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无论是民族的饮食、服饰还是礼仪等,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一定与周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谐共存,相辅相成。

  

      2、地域性。它是由民俗的地区性所决定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民俗地区性很强,主要表现在大量的民俗事象都有地区的限制性。《汉书·王吉传》中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的就是民俗的地区差异性。地域民俗的魅力在于它是独有的,地域民俗所创造的一种民俗环境,这种环境、气氛是在任何其他地域中无法创造出来的。如在云南过傣族的泼水节和在杭州的西湖过泼水节,这两种情况给人的意境和氛围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正因为地域民俗这种独特的为其他任何地区的民俗所无法替代的民俗环境、民俗气氛,才使民俗旅游产生了诱人的魅力。民俗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在民俗旅游活动中必须发挥地域民俗的特长,以该地域内特有的民俗事象来吸引旅游者。

  

      3、民族性。是指以不同民族的民俗事象而开展的旅游活动所具有的特性。这一特性是由民俗的民族性所决定的。民俗是民族的,是由各民族大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我国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以及居住地自然环境及生活条件的差异,在物质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活方式方面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禁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和心理状态,客观上构成了民族差别的特征。由此而开展的民俗旅游活动,民族特色突出,独特性强,极具吸引力。

  

      4、文化性。它是由民俗的文化性和旅游的文化性决定的。民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我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文化,简要地说,是世界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民俗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以一种文化现象民俗而开展的民俗旅游活动,能给旅游者带来文化的享受,它使旅游者处处感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民俗旅游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旅游本身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以享受为主的人类文化生活。旅游者不论其以何种动机外出旅游,不论其属于何种类型的旅游者,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东道主社会的文化,因为文化范围之广在旅游者的活动环境中几乎无处不见。因此,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经指出:“旅游业是带有很强的文化性的经济事业,也是带有很强经济性的文化事业。”

  

      5、经济性。它是由旅游的经济性所决定的。民俗旅游是民俗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发展,也是利用民俗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旅游业有“无烟工业”之称,当今世界,旅游收入已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旅游业是仅次于石油、汽车工业的第三大产业,但之后不久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的经济性及由此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效益,是旅游业在当代世界各国得以大力发展的重要原因。作为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旅游,在经济效益上已经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从大的民俗旅游项目看,深圳华侨城由三大景区组成:锦绣中华于1989年11月开业,引起轰动,1亿元的投资当年回收;以其收入滚动开发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于1991年10月开业,1年半后又收回了1.1亿元的投资;接着以5.8亿元巨资兴建的世界之窗,1994年6月开业,又创辉煌。自锦绣中华开业以来的10年中,三大景区共接待4400多万海内外游客,经济收入近30亿元人民币,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生态环境效益,成为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增进中外交流的窗口。

  

      6、参与性。指的是旅游者在民俗旅游活动中的经历和体验。在民俗旅游活动中,以民俗事象作为吸引物和承载物,激发游人兴趣,通过游人的亲身投入,成为特定民俗环境中的一员,从而达到旅游主体客体双向交流,满足旅游者休闲、探奇、求知的心理,获得有别于惯常生活的、充满情趣的体验。这种体验体现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每个环节中。如广西漓江民俗风情园,集中了广西四个主要少数民族壮、侗、苗、瑶的民族建筑、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是一座融观赏性、刺激性和参与性于一体的综合娱乐场所。杉木青瓦、屋檐层叠、古朴典雅的民族寨楼、鼓楼和风雨桥,极富民俗色彩的图腾柱群;醇香的过寨酒,独特的民族婚礼“背新娘”,浓厚质朴的民俗气息,都会让你尘虑尽涤,流连忘返。广场演出原始粗犷、场景壮观,有壮族的板鞋舞、苗族的芦笙踩堂、侗族的多耶等参与性节目;斗鸡、斗马、上刀山、射弩等民族游乐活动充满刺激和奇趣;综合演出厅每晚都为游客献上一台具有浓郁少数民族地方色彩的歌舞表演,硬气功、绝技表演和民族服饰展示等,尽情领略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

 
------分隔线----------------------------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