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海博大数据研究中心!

0

当前位置:
绿色物流
时间:2015-10-28       来源:海博咨询    点击:873次
核心提示:所谓绿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

      (一)定义
 

      所谓绿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

  

      绿色物流是部分学者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的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

  

      目前,对绿色物流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定义,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绿色供应链、生态供应链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绿色物流理论主要是改变原来由“资源— 产品—废弃物排放”所构成的开环型物质单向流动模式,而构成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型物质流动系统。为此引入了逆向物流的概念,所谓逆向物流是指在废弃物回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物流活动。

  

      当前研究主要限于绿色物流、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概念,研究成果还主要是针对物流系统某些环节的单项技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想指导。研究工作一方面着重于研究物流与环境问题,而忽视了物流与资源消耗,物流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目前研究工作大多将资源与环境作为外生变量来加以分析,以寻求一些缓解物流与环境两者之间矛盾的办法,并未将资源、环境、物流与经济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虑。

  

      绿色物流说则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现代物流是一个循环物流系统,它是由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共同组成的系统,研究现代物流必须在综合考虑物流、经济、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分析现代物流系统的运行机理、发展战略和模式。

      (二)当前我国绿色物流主要障碍
 

      1、观念陈旧,体制僵化。一方面,一些地方的领导和政府传统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物流部门来规划物流的发展和监督物流活动的实施,物流的运作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而管理却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又对现代物流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造成物流资源的分散和浪费。由于对物流的发展缺乏科学、前瞻性的思考,因而不少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放任自流的现象。另一方面,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绿色物流的观念几乎为零,对其中重要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更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2、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还比较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另外,我国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物流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的服务,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要使物流材料得到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可是目前我国物流材料的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技术都不过硬。高水平的信息化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必备条件,可是我国一些物流企业开发的软件性能比较差,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兼容。

  

      3、人才短缺,研究滞后。一方面,由于我国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不久,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发展绿色物流的概念,没有真正去承担社会责任,只是被动地适应时代环境的需要,象征性地开展一些相关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流企业缺乏既具有环境知识又具有物流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原因。另一方面,我国在物流教育和研究方面也相当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物流教育缺乏规范有效的人才培育途径,物流职业教育则更加贫乏,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企业培训的主要方式。这一系列的不足导致我国目前绿色物流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分隔线----------------------------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