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海博大数据研究中心!

0

当前位置:
贸易顺差
时间:2015-10-12       来源:海博咨询    点击:999次
核心提示: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

      (一)定义

     

      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一般就贸易双方的利益来讲,其中得到贸易顺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吃亏的一方。可以这麽看,贸易是为了赚钱。而贸易顺差的一方,就是净赚进了钱;而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净付出了钱。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比较简单的对策就是拉动国内消费。

     

      (二)特点

     

      当前,中国持续性的贸易顺差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区域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中国贸易顺差集中在欧盟.美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以2006年为例,对欧盟贸易顺差为916.6亿美元;对美国贸易顺差为1442.6亿美元;对香港地区贸易顺差为1446.0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0.7%.26.2%和28.8%。而同一时期,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呈现逆差局面,如对日本逆差为240.8亿美元,韩国为452.5亿美元,对东盟为182.2亿美元。

  

      2、贸易顺差集中在加工贸易领域
  

      2005年,中国加工贸易领域实现顺差,为1427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364亿美元,是全国贸易顺差的1.4倍;2006年实现顺差接近1900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了340多亿美元,是全国贸易顺差的1.1倍,可见,加工贸易是中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

  

      3、贸易主体集中在民营和外资企业
  

      2006年,中国出口总额达9690.7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出口额为1913.4亿美元,占总额的19.71%;外资企业出口额为5638.3亿美元,占总额的58.2%;民营企业为2139亿美元,占总额的22.1%。由此可见,中国贸易主体主要集中在民营和外资企业。

     

      (三)促使中国贸易顺差迅猛增长的原因
 

      一是经济全球化为这一结果提供了基本条件。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当今各国的经济比以往联系得更加紧密,商品和服务越来越更自由地在国与国之间流动,这必然为推动刚刚加入世贸体系的我国贸易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二是我们的供给能力比较强。近三十年来的快速增长,国内投资的较快增长,以及国际分工带来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生产能力已经是大大增强,而且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形成这一生产能力的,正是国际上短缺的或者是不愿意经营的加工贸易,目前占我国出口比重已达60%,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三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生产的商品需求比较大。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劳动密集型仍是我国目前生产的基本特征,而与我国贸易量最大的欧盟、美国、日本等都是以技术含量较高的经济结构为特征,与我国经济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同时这三个地区和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大约75%左右,自然决定了国际市场对我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也比较大。     四是我国生产成本比较低,决定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根据国际组织数据测算,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3%,亚洲四小龙的5%-6%,亚洲四小虎的50%左右。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比较快,由于经济增长比较快,相应来说盘子就比较大,本来贸易顺差可能没有这么多,但是由于世界经济总量很大,相应也放大了贸易顺差的量。 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未来中国保持贸易顺差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分隔线----------------------------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