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视情维修这一概念产生于美国,是近年开始广泛研究的一种维修方法。视情维修是立足于故障机理的分析,根据不解体测试的结果,当维修对象出现”潜在故障“时就进行调整、维修或更换,从而避免“功能故障”的发生。
所谓“功能故障”一般是指机械故障,如离合器打滑、变速器跳档、发电机不发电等;
所谓“潜在故障”是指还没有发生的故障,但它有迹象表明故障即将发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故障隐患。
视情维修的优势在于通过加强和完善监测监控手段,掌握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使有些故障在发生之前得到有效预防,有些严重的故障可以在有轻微故障苗头时得到控制并被排除,从而遏制严重故障的发生,大大降低故障率,节约维修成本,缩小维修范围,减少维修工作量,提高设备的可用率,使维修工作变被 动为主动。视情维修可以解决定期维修中“该修不能修,不该修却要修”的问题。
(三)特征
视情维修依赖设备本身的性能优越和测试设备,检查手段的技术先进.这种维修方式按照具体设备,具体系统,具体机件的"实际技术"状况决定进行修理或更换,是一种预测,预防性维修方式.其主要特征是:
1、技术先进.实施视情维修的设备通常是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技术含量的现代设备。实施视情维修的关键是采用现代化的故障检测,诊断手段,要求检测手段先进,检测仪器精确,诊断方法正确,数据处理的精度高。
2、维修针对性强。视情维修通过对具体设备,具体系统,具体机件的技术状况实施定期的或连续的状态监测,以精确掌握设备的实际状况,如果设备达到其性能标准,则继续使用;否则就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能有效减少维修工作量和因为维修而引进的早期故障。
3、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实施视情维修基本上不需要把设备移开其安装位置,且常常是在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进行无损检测,原位检测甚至在线检测,采用原位维修技术,因此很少干涉生产过程。
4、经济效益好。通过确定处于潜在故障点的设备(机件),视情维修一方面避免了定期维修的维修不足和维修过剩的缺点,充分利用了设备机件的有效工作寿命,还能保证较高的无故障工作时间,使设备产生的效益达到最高;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维修使维修范围缩小,使维修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总之,视情维修以可靠性理论为依据,以精确掌握设备的实际状况为前提,以少拆,少卸,少修为原则,以最大限度延长机件工作时间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视情维修着眼于设备的具体技术状态,视情修理是目前设备管理中较为经济科学的一种维修方式,它一出现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