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海博大数据研究中心!

0

当前位置:
名人广告
时间:2015-07-21       来源:海博咨询    点击:883次
核心提示:名人广告是以影视、歌星体坛名将、社会名人等作为品牌代言人的一种广告表现形式,是一种借势营销策略,利用名人所具有的优势来推介产品,快速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产品的销售,实现快速营销的目的。

      (一)定义

     

      名人广告是指利用名人进行商品广告的表现形式。这里名人主要是指: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演员、歌星、学术权威、官员、知名人士等。名人做广告自古有之,据《战国策·燕二》记载:“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与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及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同样一匹马,伯乐来看之前,在市场拴了三天卖不出去,而伯乐看了之后,不仅马卖出去了,而且价格上涨了十倍。看来广告的名人效应早已有之,这大概也是今天众多企业不惜重金聘请名人,实施名人广告战略的根本原因。

     

      (二)利与弊
     

      名人广告对企业的利

 

      名人广告对企业的益处表现为多个方面。首先能够提高广告的被注意程度。名人本身具有广泛的知名度,一旦出现,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名人广告正是利用人们喜欢明星、崇拜明星、模仿明星的心理,吸引广告受众。当年,巩俐代言美的空调,借助巩俐的巨大影响,美的空调从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成为空调业巨头。其次是借梯登高,借助明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产品的档次和知名度。由于明星的特殊地位和富足的生活水平,逐步形成了一个高档消费者群。明星的日常用品被理所当然的定义为高档消费品,厂家从而实现借梯登高的广告效应。 如蒋雯丽为雅士利婴幼儿奶粉所作的广告宣传,为雅士利婴幼儿奶粉树立了高品质的产品形象。第三,名人在特定的范围或领域当中往往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从而易于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如1992年前后,某著名田径教练为中华鳖精所作的产品宣传,使得许多消费者信赖中华鳖精的功效。再次,请名人作品牌代言人虽费用昂贵,但从所获得的效益上来看,还是物有所值的。最后,好的明星广告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1984年,耐克公司找到了当时稍有名气的乔丹合作。在广告中,脚穿耐克的乔丹激情四射,伴随着乔丹的声誉日隆,耐克公司迅速成长为世界知名企业,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名人广告对企业的弊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相对企业而言,明星广告容易产生如下问题:首先,由于名人有较高的夺目率,往往会分散人们对广告商品的注意力,容易喧宾夺主。调查结果发现,在名人广告中,记住名人形象地占82%,记住产品商标名称的占49%,记错或混淆商品形象的占45%。数据表明消费者更容易记住明星的个人形象。企业花费了巨额资金,结果是为别人做嫁衣裳。其次,如果名人与广告产品无任何内在的或明显的联系,会形成牵强附会、不可信的感觉。如那英为“喜之郎”所作的广告宣传。那英的形象和年龄与“喜之郎”的市场定位严重不符。这种明星广告对企业来说达不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更有甚者,可能激发消费者的抵触情绪。再次,名人的不良形象波及企业。明星个人形象参差不齐,一旦其社会名声不好,可能会波及产品。最后,名人广告容易本末倒置,广告质量差强人意,广告内容缺乏新意。明星广告费用巨大,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元,有的甚至几千万元。实际上,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明星的出场费上,广告制作费则少得可怜,广告制作粗制滥造,许多明星广告采用“摆拍”的方式制作,缺乏新、奇、异、特之效果。
     

      (三)优势

 

      能强烈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广告的基本功能就是传达信息。如果想告诉某人某件事,你必须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这是人际交流、大众传播中颠扑不破的一个真理。将观众的注意力从他们正在想的东西上拉过来,广告才可能实现说服他们相信某个观点的功能。因为名人的高关注度,名人广告能轻松地把观众的注意力从杂乱的环境中吸引过来,让产品和广告成为大众关注的中心。本来没什么资历大家并不了解的一个品牌,因为名人的关系随即受到重视,在繁杂的信息中脱颖而出。

     

      快速提升产品的知名度

 

      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广告主借名人的魅力去感染观众,把大众对名人的好感移情到产品,使名人的形象价值转移到品牌本身。本来没什么资历大家并不了解的一个品牌,因为名人的关系随即受到重视,在繁杂的信息中脱颖而出。韩国影星全智贤迅速提升了汇园果汁产品的知名度,世界冠军孔令辉使得原本没什么名气的安踏声名鹊起。

     

      有力地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消费者对于自己喜欢的名人所推荐的产品。会更加信任,容易产生档次高、质量好、实力雄厚等好的印象。消费者对名人的信任提高了的品牌的偏爱值,能为品牌或产品带来肯定的态度转变,产生积极的情感。观众出于模仿(追随)名人,成为了产品的消费者,而不是旁观者。

     

      (四)误区

 

      广告主选择名人随意草率

 

      广告主在名人的选择上随意而无策略,把一个很严肃的商业活动当作儿戏。有的企业基于攀比竞争对手,请当时最火的名人,有的企业仅凭老总意气用事,仅凭个人喜好选择名人;没有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分析,没有考虑目标消费者是否喜欢,名人的个性是否适合品牌,一拍脑袋就定了某个名人,广告的效果只能听天由命。有的品牌无策略走马灯似的频繁换名人,导致受众不知所云,这些品牌虽然花了大把的”银子”,却未能起到提升品牌形象的作用。钙中钙从请巩俐到著名老演员李丁做代言,两者之间从风格和知名度上都相差甚远,缺少必要的过渡,让人产生混乱和萧条感。

     

      名人在广告中喧宾夺主

 

      一味肤浅的追求名人的表演技巧和喜剧效果,名人在广告中喧宾夺主,消费者只见名人不见产品,记住了名人,却没有记住产品的内容,这样的广告必然不会促进销售。较为成功的名人广告都很重视产品,越是强调产品,广告就越有可能成功。名人作为沟通产品与受众的中介,只是品牌宣传的一个工具,所以在广告中真正的主角应该是产品而不是名人,名人在广告中的台词及表演都是为更好的突出产品特色,传达品牌形象。受众在看完一则广告后的反应应该是”我想试这个产品”,而非”名人的表演真精彩”。在张卫健代言的今麦郎弹面中,广告用弹得亲嘴和被弹倒在地的点子,来演绎“弹得好,弹得妙,弹得味道呱呱叫”的点子,突出了明星的幽默表演,却没有把重心放在产品独特点“弹性”和消费者味道之间关系的诉求上,广告虽然热闹好看,观众却不知所云,消费者自然反应冷淡。

     

      广告创意肤浅而粗糙

 

      有的企业把名人当成了灵丹妙药,贴到哪儿哪有反应。事实上,花了大把的钱去请名人,舍去了”孩子”却舍不得花功夫去做创意的名人广告,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是很难成功的。那种陈词滥调、品牌个性不突出的广告对消费者几乎没什么吸引力和效果,既容易淡忘,也容易混淆。在罗纳尔多代言的广西金嗓子广告里,罗纳尔多生硬的举着金嗓子的形象,虽然广告能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却很难说服他产生行动,粗糙而乏味的广告创意,让观众厌恶,不但没有提高金嗓子的形象,反而使其品牌受损。

     

      广告内容矫情饰诈

 

      在名人广告带来高关注度的同时,也带来大众对广告真实性的高敏感度,即使是广告中部分内容的不真实,都可能引起反弹,使消费者对产品全部品质的怀疑,甚至牵连到企业的所有品牌,给企业造成颠覆性的伤害。所以,名人广告的诉求一定要真实有据,我们要确保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服务)的时候,广告中的承诺能得到兑现。肆意的虚构故事情节,夸大客观事实,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巩俐所代言的以希望小学为诉求点的哈药六厂盖中盖口服液广告。就因与事实不符。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因此,哈药六厂所有产品的销售量都大幅下降。因为广告夸大疗效在被媒体曝光后,由唐国强、解小东代言的北京新兴医院更是面临了空前的信任和生存危机。

     

      (五)现状

 

      尽管广告是通过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实现其传达信息、指导消费、刺激需求、加速流通、扩大销售、促进生产与经营等功能,但是广告的本质毕竟不是艺术,它是当事人有计划地通过各种媒体达到推销商品和服务或实现某种意图的手段。
     

      尽管名人在广告中表演与在舞台、银幕、荧屏上表演在形式上没太大的差别,但是所表现的内容却有本质的不同。广告中的人物不是在向其观众说故事,而是向广告受众———消费者演绎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特性,传播真实的信息。不仅仅是背背台词,而是通过自身的魅力转述广告主对广告受众的承诺。
正如中消协副秘书长董京生所言,演员出现在戏剧中,他是个角色,在演员表上要告知观众谁扮演了谁,而名人,是公众人物,是在某些领域得到公众认同的成功人士。当他(她)出现在广告中时,他实际上是一个公民,一个以自己的民事权利、为着绝对的商业目的、正在从事着商业活动的公民,而且不是普通公民,是公众人物。

 

      众所周知,公众人物往往引领着时尚。当这位公众人物在广告中以其特有的魅力渲染和展示时尚的风采,用动人的言词烘托和放大着人们的憧憬时,名人的人缘可以感动和感染受众,他的受众有意无意地会接受他认同的价值观。
     

      恰恰在此时,人们对名人的瞩目转移到了广告上,名人效应由广告扩大到了广告所推销的商品上。此时,如果名人是在演戏,广告内容虚假不实,那可就坑害了消费者。

 
------分隔线----------------------------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