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生背景
人民币离岸业务是指在中国境外经营人民币的存放款业务。离岸市场提供离岸金融业务: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的业务称为离岸金融业务。在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之前,流出境外的人民币有一个交易的市场,这样才能够促进、保证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发展。
当前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在资本项下、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开展的,通过贸易流到境外的人民币不能够进入到国内的资本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人民币贸易结算,就需要解决流出境外的人民币的流通和交易问题,使拥有人民币的企业可以融出人民币,需要人民币的企业可以融入人民币,持有人民币的企业可以获得相应收益,这就需要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使流到境外的人民币可以在境外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上进行交易。使持有人民币的境外企业可以在这个市场上融通资金、进行交易、获得收益。
(二)设立地区 香港
人民银行支持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
2014年7月2日,中国央行称:香港应该珍惜目前在人民币跨境业务上的优势,目前香港占有53%的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份额。下一步将同香港监管局积极研究调整香港市民人民币2万元兑换上限。但央行未确定日程表,称最关键是好好研究调整时机。
央行称,人民币和港币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人民币有利中国和香港的发展。对于是否需要改变联汇制,这是香港自行的选择。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并非香港独有,香港要巩固和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更关键要看特区政府,靠自身发展,不能单靠中央。 上海
人民银行也在研究,能不能在上海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
新加坡
2011年4月,在新加坡资政吴作栋访华后,新加坡也正式加入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竞争当中。
(三)联系渠道
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关系:
在人民币还未能完全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还有限制的情况下,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是有分隔的。但这分隔不可能是绝对的,例如有意见提出人民币从内地流出后,最好就在境外持续流转,不再回流内地,但这是不可能的。人民币流到离岸市场后,无论怎样运转,最终都要回流境内。目前在中国内地以外,并没有全面使用人民币的经济体系,不可能将流入的人民币持续循环使用而不需回流到在岸市场。 换句话说,在岸市场必须要与离岸市场相联系,既要有有序流出安排,亦需有良性回流机制,才可以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就目前来说,在岸和离岸市场是靠三座桥梁来联系的:
第一,贸易项目。基本上中国的对外贸易,包括货品和服务,都可以选择以人民币结算和自由跨境流进流出。正如上文所述,现阶段是流出比流入为多,这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形成提供所需头寸和流动性。 第二,直接投资。在目前的资本账户下,外商直接投资内地是有管制和需要审批的。过去外商在汇入美元或其他外币需要得到外汇局批准后,才可结汇,换取人民币去支付各种费用。同样地,内地企业要到海外直接投资,亦只能以外汇作为支付手段。自2014年1月开始,中国央行公布了新的办法,内地企业可以将人民币从境内汇出,作为海外直接投资之用。至于外商欲要以人民币直接投资内地,目前则需个案审批。
第三,金融市场。内地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连接是国家资本账户管制逐步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小心从事、循序渐进。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存在很多不平衡和不稳定因素,某地的金融危机很容易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被放大和传导到全球各地,资金大进大出,对全球的金融稳定都可能构成威胁。但资本账户要开放,便不可能同国际金融市场完全隔离。流到离岸市场的人民币资金不可能全部以贸易或直接投资回流到内地,而主要保值和增值的市场都还是在内地。所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逐步和有序地建立在岸和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联系是必要的。目前中国央行已批准了三类境外机构。 (四)主要意义
人民币离岸市场对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意义重大: 第一,主要的国际货币必须24小时交易。我们睡觉的时候,在伦敦、纽约的时区,必须要有离岸市场正在交易,让当地的投资者和用人民币做贸易结算的企业有交易人民币的平台。
第二,主要的国际货币一定会有大量的第三方交易。第三方交易就是参与交易的两个对手跟中国都没有关系。这是和中国以外的两个国家、两个企业或者两个人之间的人民币交易。美元的第三方交易至少占一半以上(更可能为2/3)。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希望十几、几十年以后人民币有美元那样的地位,那么第三方交易要有相当大的比重。而第三方交易一般倾向于使用离岸市场,而不是倾向于使用在岸市场。 第三,大量非居民要求在发行国的境外持有该国货币或者该国的货币资产。比如70%的非美国居民所持有的美元投资在美国境外的离岸市场,因为他们担心资产会被在境内市场中冻结。
第四,在为全球交易提供流动性方面,离岸市场可以通过乘数效应创造流动性,并较少对境内货币政策的冲击。现在离岸市场的美元,以及今后离岸市场的人民币都会有一个乘数效应。在境外创造新的流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