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海博大数据研究中心!

0

当前位置:
中国大力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
时间:2015-09-07       来源:海博咨询    点击:1876次
核心提示: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2014年种植面积5570公顷,鲜薯产量9500多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1/4左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主食营养结构改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是适应这

  挖掘粮食生产潜力优化膳食营养结构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2014年种植面积5570公顷,鲜薯产量9500多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1/4左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主食营养结构改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是适应这种变化和需求的理想选择。因此,日前在北京延庆召开的世界马铃薯大会,就让小小土豆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豆豆。马铃薯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其中赖氨酸含量远高于小麦和稻米。在消费者不断追求膳食多元化和营养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正逢其时,也是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品的一项重要举措。


  推广主食产品时机已成熟马铃薯作为一种全面的营养食物,目前推进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的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国际研讨会的报告中指出,马铃薯品种培育与配套技术,为其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6月1日,马铃薯全粉占比30%的第一代马铃薯馒头已在北京成功上市,这是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目前马铃薯馒头在北京200多家超市销售,标志着马铃薯馒头已成为居民餐桌上的一员。余欣荣介绍,在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基础上,按照国人的消费习惯,又成功开发出第二代主食产品,将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的的马铃薯全粉占比由40%、35%、15%,分别提升到70%、45%、55%。同时,还研发出胡辣汤、油条等马铃薯系列新产品。另外,为了满足工业化生产、连锁餐饮及大型食堂、普通家庭等不同层面的产品需求,已开发出一体化仿生擀面机、一步成型米粉机等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专用设备,为马铃薯主食产品进入城乡居民家庭创造了更多机会和条件。在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发展思路上,余欣荣表示,树立“一个理念”,就是遵循“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推进“四个一批”,就是选育一批主食加工专


  用产品,建设一批优质原料生产基地,研发一批主食产品及加工工艺,扶持一批主食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五化”,就是实现品种专业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强化整体布局,抓好梯次推进也是今后推广马铃薯产品开发的重要工作。余欣荣强调,目前以北京市为中心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接下来在巩固北京主中心的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品消费市场和市场带动效应,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选择第二批重点推进城市,以这些城市为中心,带动区域内马铃薯主食加工及消费,构建起梯次推进、拓展市场的格局。


  中国薯业发展引世界关注在世界马铃薯大会召开之际,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落户中国北京延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在中国,薯业已不再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和穷人的产业”,而成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和丰富人们餐桌食品的一大亮点。中国愿在推进国际薯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强调,继续加大马铃薯科研与产业开发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国内外合作交流,巩固北京延庆马铃薯研发和种业中心地位。国际马铃薯中心主任魏蓓娜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致辞时表示,在中国,马铃薯产业的价值链很长,从种薯的选育到应用,从产后储运到加工乃至变成中国化的主食产品,其价值或增值链远长于其他谷物,因此它是边远地区发展第二、三产业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新兴支柱,是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马铃薯产品更加营养丰富,相对于其他谷类主食,其富含维生素、赖氨酸和膳食纤维,有地下苹果之称,是在人们温饱之后的健康和营养食品。因此,在稻米文化的中国乃至亚洲,鼓励生产和消费更多的马铃薯产品是可行的。将其作为谷物主食的补充也符合当今人们对食物多元化、营养化的消费追求。”魏蓓娜称,中国推动马铃薯主食化战略行动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地发


  展生产,结合传统饮食习惯、鼓励加工产业发展,开发多样性马铃薯食品,进而拉动市场需求和消费,使马铃薯甚至应当包括甘薯也应当成为中国化的主食,给传统的稻米文化增加新的内涵。她期待着国际马铃薯中心以及亚太中心能在中国同行的合作和支持下,借助马铃薯主食化的发展机遇,一起为中国的马铃薯科研工作与产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和减贫致富发挥更大作用。


  谁家厨房飘出煎饼香与世界马铃薯大会同期举办的2015年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让“点豆成金”变成现实。据主办方介绍,“薯博会”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国际性薯业展览会,每年举行一届,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5届。本届“薯博会”参展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448个展位、参展企业近200家。展会在规模、层次、产业覆盖和国际化程度方面均创历史新高。展会吸引了荷兰、德国、智利等11个国家的42家国外展商参展。参展机构业务范围涵盖科研、生产、农化、加工等马铃薯全产业链。会上,不仅能看到中国农科院等国家科研单位及“雪川”“弘基”等国家农业龙头企业的身影,也能看到马铃薯生产现代化所依赖的大的农机企业的规模化展台。记者仍然被有关马铃薯产业链的价值而震撼,内容几乎包括一切薯类产业的上中下游。育种及繁育: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山药等薯类新品种、种薯繁育、生产技术;设备与技术:生产、检验、包装、加工、保鲜、储藏和环保;薯类及其产品:鲜薯、全粉、淀粉、薯条薯片、薯干薯脯、薯类粉丝、粉条、膨化食品及薯类衍生品。在生产资料方面,有农药、化肥和专用肥费等。另外,还包括网络商务平台、行业信息服务等。形成了一个完备的薯类产业的发展链条。有的参展企业


  打出“以全产业链,打造马铃薯主食好产品”的口号,展示企业的产品加工实力。业内人士表示,本届“薯博会”全面展示国内外马铃薯、甘薯、木薯、山药等薯类作物在科研、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的最新产品和技术。最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就是为了配合国家马铃薯主食化发展战略,“薯博会”特别在展馆内设立了马铃薯主食厨房,通过现场加工演示、品尝和科普宣传,推出系列马铃薯食品,包括点心、饼干、休闲食品、饮品、调味品、饮品等。记者看到,马铃薯系列产品主展区,简直就是一个品尝美食的天堂,展区参观的人都在吃着、喝着、谈论着。在制作马铃薯冰激凌台前还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主食厨房内现摊的紫薯煎饼,薄薄脆脆的送到了参观者手中;有的人一碗又一碗的品尝着马铃薯全粉制作的米粉和面条。探索马铃薯主食产品发展途径,提供合作交流平台成为此次马铃薯大会的主要目的之一。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在介绍我国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现状及市场开发前景时表示,预计到2020年,全国马铃薯总产量将达到1.3亿吨左右,折合粮食约2600万吨。传统大众型、地域特色型、休闲及功能性等各类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需求将达到2000万吨,马铃薯全粉占比较高的主食产品约占马


  铃薯总消费量的40%以上。与会企业代表认为,马铃薯企业也应该从“种植商”转变为“品牌商”,就是要研究怎样满足消毒费者的产品细分需求,以精加工、深加工产品形式进行销售,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更高的利润附加值。

 
------分隔线----------------------------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