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于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8日投票批准一项议案,正式解除美国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市场人士指出,随着美国原油供应增多,全球油市供过于求趋势或加剧,两地油价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
美解除原油出口禁令
已经实施40多年的原油出口禁令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宣布石油禁运,这使美国遭受沉重经济打击。美国为了满足国内工业需求,保障石油的供应安全,并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分别于1975年、1979年出台相关法案开始严格限制本国原油出口。但该出口禁令主要只是针对从地下开采出来没有经过任何提炼的原油作限制,对于经提炼过后石油制成品仍然可以申请出口。
在美国原油出口禁令及能源独立政策的推动下,美国经历了一波蓬勃的页岩气革命,从1976年开始,美国在页岩油页岩气的投入不断加大,开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油气也开始大量的产出。
2014年,美国正式从原油净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业内人士指出,40年来的原油出口禁令是促进了美国从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到净输出国,真正实现了美国能源独立政策的根本原因。
然而长期以来,在原油出口禁令的限制下,美国原油产业的局面却出现了明显的问题。随着页岩油的产量不断攀升,国内的原油因不能出口,库存经常出现严重积压。美国原石油生产商的销路变窄,因为不能出口,只能将产品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得多的价位卖给国内的炼油企业。造成经营困难甚至出现财务危机,裁员情况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