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海博大数据研究中心!

0

当前位置:
阿胶陷入产业失衡 急盼惠农政策扶持
时间:2015-06-16       来源:海博咨询    点击:769次
核心提示:一方面,毛驴数量下降,直接导致了作为阿胶原料的驴皮市场供给的锐减;另一方面,近年来消费者滋补意识的提高,阿胶的需求却持续飙升。

      2015年6月16日,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在“阿胶之乡”——山东聊城召开。这一会议上一次召开还是17年前。作为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商,东阿阿胶[-2.72% 资金 研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阿阿胶”,000423)总裁秦玉峰在这次会议上表示,生产阿胶的原料是驴皮,可是这些年国内毛驴数量一直在下滑,急盼国家惠农政策给予扶持。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驴的传统役用功能没落,导致了毛驴存栏量的锐减。据国家畜牧统计年鉴显示,驴存栏量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1100万头,下滑到目前的600万头,并且还在以每年3.5%的速率下降。

 

      以驴为生的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一度忧心忡忡的说,“这样下去,毛驴在中国快要濒临灭绝了!”

 

      一方面,毛驴数量下降,直接导致了作为阿胶原料的驴皮市场供给的锐减;另一方面,近年来消费者滋补意识的提高,阿胶的需求却持续飙升。受市场需求暴涨的诱惑,不仅阿胶行业的企业在加大产能,同仁堂[-2.06% 资金 研报]、九芝堂[-1.66% 资金 研报]、太极集团[2.61% 资金 研报]等一大批外来者纷纷涉足这一领域。

 

      为了化解原料瓶颈,近年来东阿阿胶投入巨资在内蒙、辽宁、新疆、青海、云南等地布局养驴基地。但秦玉峰坦言,现行畜牧政策对毛驴养殖十分不利,加剧了这一产业的失衡。

      原来,中国农业部门对于农村养猪、养鸡、养牛等都有补贴政策,唯独把养驴排除在外。这既让许多本想涉足的农户望而却步,也降低了养驴农户的收益。养驴农户少了,驴皮价格一路飞涨,很多阿胶生产商便以次充好,甚至假冒伪劣。

 

      聊城市副市长郭建民提出:“要消除产业孤岛,需要全产业全社会协作,尤其是中国商品驴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将养驴与养牛、养猪同等扶持,甚至给予更多的倾斜支持。”

 

      秦玉峰指出,中国毛驴存栏数量逐年锐减,德州驴、关中驴等优良品种已经到了灭绝保种的边缘,晋南驴等地方品种几乎灭绝。他认为:“加大力度扶持养驴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也能繁荣国内肉食品发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更是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胶炼制技艺的需要。”

 
------分隔线----------------------------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