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利因素
1、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发行人的主导产品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产品被列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和《外商投资企业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中鼓励类发展或投资的目录。国家发改委在《轻工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2011年)》明确了新型铅酸蓄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新型高容量、高功率电池与相关产品”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的范围。业内企业经认定后可依法享受所得税税率为15%的优惠。发行人于2008年12月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10月发行人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
3、太阳能、风能储能电池将成为铅酸蓄电池发展新的增长点 传统能源的日益匮乏和环境日趋恶化。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发电的规模也快速攀升。但风电、太阳能发电自身所固有的随机性、间歇性特征。决定了其规模化发展必然会对电网调峰和系统安全运行带来显著影响。必须要有先进的储能技术作支撑。储能电池由于使用方便。将成为太阳能风能储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由于具有容量大、安全稳定性高和成本低等突出优点。目前储能电池以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为主。因此。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必然引起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巨大市场需求。
4、环保和行业准入等政策的严格执行有利于铅酸蓄电池行业集中和产业升级
2012年铅酸蓄电池被列入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业行业。2012年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是2000万千伏安时。根据工信部《2012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第一批》。共有92家铅酸蓄电池企业被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发行人不存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该项政策有利于行业集中和产业升级。
(二)不利因素
1、前期行业准入门坎过低。产业集中度较低
根据2011年5月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制定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随着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营造了一大批民营中小企业。铅酸蓄电池行业的1500家企业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前端企业只占到1.4%;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主流企业只占到12%;其余86.6%的企业都是年产为几百万到几千万元的低端企业;企业的生产规模、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水平差距较大。
2、出口税策的调整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蓄电池出口国。年出口量在200亿人民币左右。2006年9月国家取消了铅酸蓄电池13%的出口退税和来料加工贸易。加之近几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出口铅酸蓄电池的价格成本增长了30%左右。由于中国铅酸蓄电池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势。致使出口量锐减。大量的出口蓄电池转向内销。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
3、技术创新环境和能力缺乏。国际先进制造技术的强大冲击
近10年来。受其它新材料电池即将取代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属夕阳产业等论调等的困扰。让产业内很多优势资金与深厚的科研实力被转移。铅酸蓄电池领域的科研课题很难得到政府部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大大限制了铅酸蓄电池科技创新的发展。
|